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師專欄

智庫專訪 印尼IndoFood Bogasari談印尼4.0的挑戰

智庫專訪 印尼IndoFood Bogasari談印尼4.0的挑戰
Bogasari製造部資深副總Bobby Ariyanto、
工程技術部副總Andry Wiryanto

一、 背景

      Indofood成立於1968年,創辦人是印尼前首富林紹良。Indofood是全印尼最大的食品生產公司。
      Indofood不僅是集團核心,更是集團的現金牛(Cash Cow)。營運業務由生產原材料至品牌消費品,主要分銷至印尼全國的市場,包含速食麵、食用油、人造奶油及麵粉等。
2010年Indofood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一間綜合食品公司PT 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市值約2.9億新加坡元。

二、 政商關係成立帝國

     此次智庫拜訪的對象為Indofood子公司Bogasari麵粉廠,與廠房位於北雅加達港區,目前為印尼最大產量之麵粉廠(市占率48%),廠區日產量約1萬噸,進出口規模亦屬世界第一。

     此廠是在1971年11月開始營運,至今已營運使用四十年,經年累月地加卸載儲存各種麥穀及麵粉等產品。新南向智庫聯盟於2019年5/20,由資深副總Bobby Ariyanto、工程技術部副總Andry Wiryanto負責接待。

     抵達公司,先做該公司的介紹、以及該企業進行工業4.0的計畫階段。隨後參觀製造生產廠
區。當初設置麵粉廠緊臨海邊,主要為使進口小麥運輸裝卸容易,麵主要廠房結構設施包含碼頭(Jetty)、小麥倉(Wheat Silo)、研磨廠(Mill)、麵粉倉(Flour Silo)、飼料倉(PelletSilo)、拌合廠(Blending)及倉儲區(Storage Area)等。

      廠區所生產麵粉除供應集團旗下食品廠使用之外,也供應印尼國內市場這。樣大規模的生產,來自於與當年總統蘇哈托關係密切,獲得印「尼唯一」的「麵粉進口特許權利」。公司主管承認,沒有這段關係,Indomie不會擁有今天的規模。在工廠內,擺設有前總統蘇哈托建廠的落款文字

三、 行銷全世界:麵條就是 Indomie

      藉由麵粉的特許進口,Indofood所生產的泡麵Indomie創立於西元1970年(中文正式譯名為「營多麵」)不斷壯大已行銷至全球多達一百多個國家,廣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和支持Indomie成為受歡迎的速食麵是因為經過精心挑選的原料、特別是從澳洲進口最優質的麵粉混合印度尼西亞得天獨厚的天然、新鮮香料所製成。Indomie擁有獨特風味及口感很快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速食麵製造商,銷售遍及全球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

      自從 1988年Indomie年出口到非洲後,儼然成為不少非洲人心中的家鄉味。根據統計,奈及利亞擁有世界上第 12 大麵條市場,奈及利亞人每年會吃掉 17 億 6,000 份麵條。如果問奈及利亞人「麵條」這個單字要怎麼講,可能很多人都會給出「Indomie」這個答案。最後,Indomie被國際評比機構「The Ramen Rater」選為全球十大最好吃的泡麵。在奈及利亞,Indomie打出的廣告詞「給媽媽方便」(Mama Do Good)。這支廣告講的是有了 Indomie,奈及利亞媽媽就能快速煮好一頓餐,輕鬆帶小孩,可見於行銷策略的成功。

 四、政府點名迎向「印尼4.0」

      佐克威總統在競選連任的過程中,提出, 2018)中,「印尼4.0」(Making Indonesia 4.0)路線圖。根據「印尼4.0」路線圖,優先推出5項優先發展項目,分別是:食品和飲料、紡織與服裝、汽車、電子、化工,食品業正式被總統點名需進行工業提升的項目;作為與政府關係密切的龍頭食品廠Bogasari必然須扮演「印尼4.0」領頭羊的角色。

      事實上,Bogasari雅加達廠區在採用數位科技如資訊管理、營運管理科技上都相當積極。資訊科技上,1995年導入ERP-BPCS AS/400版本、2010採用ERP-SAP GUI版本,2019年思考移轉成SAP Hanna系統。營運管理科技上,1970年代已經使用電子化控制系統、1990年代導入PLC控制系統,2019年計畫採用MES系統。管理階層還是財務重點導向,原材料佔85%總成本。靠節省營運成本最多一噸省1美元,但是靠選擇原材料種類,一噸卻能節省10美元

      根據訪談,Bogasari將導入「印尼4.0」分成四個進程,他們認為Bogasari目前仍處於第一、二個「知道、了解」的階段,尚未進入第三、四個「準備、採用自動化」的階段。

五、印尼4.0的學習曲線長:人才是關鍵因素

      不過根據訪談,也可知,管理階泡麵Indomie管理階層認為印尼4.0推動成效取決於內工作人員的能力,在實務面,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年資超過15年以上,所以太容易推動。很少有技術員工知道「工業4.0」是什麼它們估計,「工業4.0」的學習曲線也需要1年以上。人員訓練是印尼4.0計畫推動中最大的障礙。所以談及公司與工會之間的關係: 公司需要有說服力和技巧來贏得工會的心,才能避免潛在的衝突,這將是能否平順地進入工業4.0的關鍵因子。

      印尼工業部為制訂「工業4.0」路線圖,特別強調:基於「工業4.0」自動化生產的「印尼4.0」,不僅不會為印尼帶來裁員,而是將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些自動化可能帶來失去工作的疑慮,在強大的工會壓力下也必須對當地員工多加說明。

Bogasari雅加達廠區管理階層認為他們認為「工業4.0」時主要遇到幾個挑戰包括以下數項:

1.「垂直整合」的複雜度: 
      對於Indofood推動印尼4.0,生產製程與銷售必須串聯整合多個系統,從生產端到商店端都要做系統整合,對業者來說工程浩大,需要說服股東是否願意投資。

2.產品生命週期: 
      因為公司是成本控制導向,在折舊期結束前中斷過往投資的設備或系統,將增加總擁有成本(COO),讓管理階層猶豫投資供業4.0是否可能回收?是另一個要說服股東的議題。

3資安議題: 
      通過生產自動化企業通常設置「外部資料雲」。可是外部的伺服器會涉及資訊安全問題?這是主管認為是印尼廠商導入4.0的障礙,相關台廠前往招商說明時這一點是必須一在強調的。

六、結語:

      作為印尼食品產業的龍頭廠商,在過去基於龐大的行銷能力與印尼人口紅利Indofood能夠獨霸一方,沒有改善生產管理的動力。雖然早已導入電腦管理系統,但是相較於科技產業較不會有績效與科學管理的壓力。特別是食品業者在印尼屬於傳統行業,管理者似乎並沒有很多決心推動自動化的提升,也不想投入資金。對於資深員工與工會的說服免除疑慮,各業者對於推動印尼4.0或是工業4.0計畫的難題。

      除食品業者外,印尼4.0計畫中的紡織業,應該也有類似困境。台灣業者在自動化設備是強項,特別是透過「在系統整合」(SI)方面其實可以化解業者對於垂直整合工程浩大的困境。對於人員抗拒的部分,在銷售相關設備時,可以透過多場次的教育訓練提升員工的機械操作與維修能力,減少現場人員對於自動化的排斥。

戴萬平

戴萬平 (正修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系 教授)

現任
正修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系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東南亞研究中心 研究員
社團法人台灣泰國文化交流協會 常務理事
社團法人高雄東南亞產學協會 理事
 
重要經歷
台灣東南亞學會秘書長(2015-2017),副秘書長(2011-2012)
曾就讀印尼大學 社會文化學院 接受印尼語言文化訓練
曾任擔任印尼、泰國、菲律賓與越南等大學、智庫訪問學者
曾帶團至菲律賓、泰國、印尼、緬甸等地進行海外實習
近五年擔任泰國正大集團(CP ALL)企業訪問學者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經貿國是會議」代表,教育部南向政策規劃諮詢與審查委員...等不同政府機構與智庫諮詢專家。
「2016僑務委員會亞洲經貿巡迴講座」「2016龍應台基金會思沙龍」「2017大愛人文講堂」...等不同公民營機構講座。

點閱數:161273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