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師專欄

調製南方創業的味道

最近台灣的社會氛圍很「創業」,從去年三月起政府陸續推出多項鼓勵創業的政策,包括「青年創業專案」、「創業拔萃方案」、「社會企業行動方案」等,結合13個部會、48項計畫,共同為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而努力。並成立「創新創業政策會報」,由副院長擔任召集人,從「社會創新與青年創業」、「國際鏈結」、「法規環境」和「創新生態環境」等四大方向著眼,分由四位政務委員督軍,藉以整合、協調跨部會創新創業資源及政策,督導創新創業相關方案及重大計畫,提供青年創業及新創事業優質環境,發揮政府資源執行綜效。在行政院拉高分貝透過政策宣示、編列輔導經費、鬆綁或調適相關法規,盡力營造良好的創業生態系統,創造創業利多政策的同時,我們想探討的是,究竟哪種創業的內涵對提振地方經濟與國家競爭力始具意義?南部縣市首長們應如何加碼演出,鼓勵在地青年或吸引青年返鄉創業?

       首先,我們先探討南部地區需要鼓勵哪些產(行)業別的創業才有助於提升在地經濟量能。從經濟部所發布的2015年中小企業白皮書可得知,2014年中小企業家數135.3萬家中,服務業占79.72%、工業占19.43%;從內銷值來看,服務業占53.58%、工業占46.23%;再從出口值觀察,服務業僅占29.42%、工業卻高達70.36%。顯然,服務業的家數雖多,但主要以提供臺灣市場內需,出口值明顯偏低,反倒工業成為出口的主力。另外,從白皮書的資料也發現,2014年的新創企業家數有94,162家,其中服務業占83.12%、工業僅占16.09%。很明顯的製造業近年來的新設家數不足,而服務業雖然家數持續成長,但服務出口能力未增,連帶影響經濟成長的動能。再者,從白皮書的數據中也發現,2014年中小企業出口值僅占全部企業的14.62%,處於近6年來的相對低點。這一現象雖然被解讀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間,已形成綿密的供應關係,因此中小企業的產品並未直接出口,而是提供給大企業組裝後輸出,但過去臺灣經濟奇蹟的創造,所歸功於中小企業直接出口的國際化能力卻持續弱化的事實,值得正視。

       從上述的分析當中,雖然服務業產值已占國內GDP近七成,但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不足,服務輸出能力仍待提升。雖近年來服務業設立家數顯著增加,但其主要業別仍偏向零售餐飲居多,行業規模多屬微型,這種小資創業的現象雖能創造小確幸的經濟,但要能支撐國家經濟穩定發展與快速成長,我們需要創造更多瞪羚(gazelle)企業。依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定義,瞪羚企業是指成立五年以內,在三年期間的員工數或營業額平均年成長率超過20%,且觀測起始年的員工數門檻至少10人以上。瞪羚企業像是善於跳躍和奔跑的羚羊,具備創新活力、高成長速度、新發展模式等特質的新創事業。一個地區的瞪羚企業數量越多,表明這一地區的創新活力越強,發展速度越快。

       因此,激發出更多的瞪羚企業,應該可以成為南部地區產官學研各界對未來經濟發展圖像的共識。然而,要能符合瞪羚企業的定義與特質,企業本身必須擁有高知識密集、高技術內涵、高附加價值以及高國際連結的核心能耐(Core Competence),南部地區究竟有何產業基礎與環境條件來鼓勵瞪羚企業的成形。眾所皆知,南部地區是臺灣工(製造)業的重鎮,尤其電子零組件、化學材料、金屬製品等已有良好的產業聚落發展基礎,許多支援生產製造所需的周邊事業,如模具設計、表面處理、精密加工等一應俱全,當創業者洞察到市場可預見的需求,即可運用周邊資源,加速新產品開發流程。此刻,創業者若能把握主要工業化國家推動振興製造業的時機,例如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AMP)、德國「工業4.0計畫」、中國大陸「高端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日本「產業重振計畫」、韓國「製造業創新3.0計畫」以及我國「生產力4.0計畫」,深入瞭解製造業發展將以智慧自動化為基礎,運用物聯網、雲端運算、巨量資料、智慧機器人及精實管理技術,推動智慧製造及智慧服務之連網服務製造系統之趨勢,探詢相關設備需求與規格標準,運用創新研發技術,設計完善解決方案,成為國際設備大廠的供應鏈夥伴,開展出口商機。

       其次,我們要再討論的是,南部縣市首長如何營造瞪羚企業發展的環境,來鼓勵在地青年或吸引青年返鄉創業。這項議題牽涉到南部地區能否營造良好的創業生態系統。提起良好的創業生態系統,大家想到的地區就是美國矽谷,然而矽谷能夠複製嗎?美國知名創業家彼頌恩(Deborah Perry Piscione)在她的近作「落腳矽谷(Secrets of Silicon Valley)」中提到,世界上已有許多城市、地區和國家曾經宣稱,或已經規劃要打造出自己的矽谷。而矽谷能否複製,她則認為取決於那個區域發展的脈絡,而且還要加上變動的政策與區域的平衡。因此,我們認為良好的創業生態系統必須要有無形與有形的要素共同來促成。首先,有形的要素包括具創新研發能量的學研機構、友善的創業法規體系制度、可供創業者使用的辦公空間、聚集創業社群的實體場域、活躍的創投與天使投資人、支持創業的政策性融資貸款等項目。上述在行政院為創業政策所規劃的諸多計畫措施中多已納入,但如何讓有形的要素間形成化學作用,則必須要有無形的要素來共同調製。無形的要素則泛指創業文化,創業文化係指開創事業的勇氣、創新與冒險的價值觀與社會鼓勵創業的環境。事實上,創業活動的背後是創業文化的作用與支持,塑造南部創業文化正如同創業家彼頌恩以上所提出的觀點,需要南部縣市首長對創業者釋出政策善意、勾勒對區域產業發展的願景、連結在地大專校院創業教育、產學技轉育成能量,以及運用南部地區過去創業發展的脈絡,號召成功的大企業與事業有成的企(創)業家站出來,以自身的資源來支持青年創業家,追隨他們當年所懷抱的臺灣創業家精神,看見機會、尋找資源、不為環境所限、勇於承擔未知的風險,從挫敗中找到向上的力量,終能將創新想法具體落實完成,成就一番新事業的創業決心,延續南部地區這股創業文化。

       鼓勵青年創業已成為各國突破經濟困境的重要解方,在創新創業活動蔚為國際風潮之際,包括臺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已推出創業家簽證制度,吸引外國人士至當地創新創業。因此,國際創業人才的競逐除已成為國家對國家的競爭外,可想見的是,城市與城市間相互較勁創業人才擁有的多寡,將成為城市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或許南部地區縣市首長可以參考桃園市政府成立全國首創的青年事務局,做為推動青年創業事務專責機構的作法,如果地方政府真能以創業青年的需求為導向,建立行政支援與服務體系,則鼓勵在地青年或吸引青年返鄉創業將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何晉滄

何晉滄 (南科管理局/副局長)

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任秘書,長年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在新創育成領域投注相當多心力,並於多所大專院校授課,進行知識與經驗的傳承。
點閱數:161265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