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師專欄

美中貿易戰下台灣電子產業南向的選擇

美中貿易戰下台灣電子產業南向的選擇

智庫專訪 印尼巴淡島BatamIndo 工業園區
莫水華 總經理 許發智 經理

背景:美中貿易戰下台商的產業轉移

      在美中貿易站的外在環境下,許多以往在中國投資的台商開始考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設廠。其中,越南與印尼更是台商熱門考慮的地點。在印尼,印尼政府也積極對台商招手,特別是位於新加坡對岸、只有20公里、45分鐘航程的廖內省巴淡島,因為可就近利用新加坡的港口、機場、資金籌措與研發資源,成為電子產業佈局印尼的重點區域;該島也被印尼政府規劃成「全島經濟特區」、「電子與數位產業重點發展區域」,也有若干的本土手機代工廠替世界品牌代工進入印尼市場。而在巴淡島中,最著名的投資地點就屬由新加坡與印尼政府共同支持的「巴淡Batamindo工業區」。2019年5月智庫聯盟成員有機會拜訪「巴淡Batamindo工業區」參訪,並與管理階層進行深度座談,討論美中貿易戰下台商外移印尼與巴淡島的機會與優勢,以下即為訪談的相關重點記錄。

「巴淡Batamindo工業區」的成立

       在東亞經濟起飛的80年代,對於腹地狹小的新加坡而言,需要有一個生產基地以支援該國的製造業。為了尋找這樣的製造業的基地,新加坡政府看上位於新加坡外海、航程40分鐘,歸與印尼廖內省的兩個小島:巴淡島與民丹島。在當時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與印尼總統蘇哈托的共同推動下,兩國共同合作簽訂「廖內省經濟合作框架」,由兩國合資成立Gallant venture公司,分別在巴淡島設立Batamindo工業園,共320公頃、1994 年建立民丹工業區(BIE),共400公頃;也是新加坡在海外投資設立第一個工業園。1990年代,新加坡本地勞力密集的廠商,漸漸地移到巴淡島生產。不論是在巴淡島還是民丹島的廠商,根據「廖內省經濟合作框架」都符合「投資保障協定」,可享與本國人相同待遇。
        目前整個工業區提供共有5.5萬名就業人口,90家廠商進駐,第一間進駐的公司是日商住友。其中31%是日商(27家)、23%是新加坡商(20家)、11%印尼廠商(10家)、9%美商(8家)、其餘有德商(5家)、澳洲(5家)、韓商(2家)、台商(1家)、沒有中國廠商….。產業類別以電子業最多(30%)、精密工程(11%)、汽車相關(10%)、生活用品(10%)、塑膠模具(8.6%)、物流(5.7%)…等。BIE主要是食品、海洋、維修產業為主。
        在外來投資的帶動下,現今巴淡島已經有20多個工業園;因為製造業帶來的就業機會,也讓巴淡島的人口從1990年代僅有10萬人,至2019年來到130萬人,未來人口還會繼續增長;巴淡島也因此成為除雅加達周邊以外,全國工資最高的地區。

Batamindo的經營與管理

       Batamindo工業區為新加坡sembcorp (12%,屬於新加坡國家主權基金淡馬席控股的子公司)和印尼三林集團(75%)所合資的公司,三林集團也是著名印尼食品大廠Indofood的母公司,背後也是被印尼政府支持的投資項目,因此相對於其他的工業區,廠商投資該工業區也獲得相當的保障;工業區寶禮階層也自認「政商關係良好」是該工業區大的優勢,可避免外就對於印尼政經風險、排華等疑慮。
         另一方面,目前雖然印尼政府將整個「巴淡島」都規劃為「免稅的經濟特區」,但是目前也有檢討的聲音,所以日後有可能「只有在特定工業區內的始得享有免稅」,這也是Batamindo工業區另一個優勢。
        在園區管理上,Batamindo工業區幾乎是採取「新加坡式」的管理制度。事實上,母公司Sembcorp公司對於工業區的開發與管理相當有經驗。旗下握有越南(5個)、印尼(BIP、BIE、中爪哇肯德爾工業園)和中國(蘇州、無錫)的工業園。只不過,越南的工業園是採用買賣的,中國、印尼是採出租制。
        導入「新加坡式的管理制度」下,園區廠商完整的基礎設施,包括發電廠、廢水處理廠(符合WHO標準)、濾水廠。園區裡也提供員工宿舍、高階主管房子、醫護站、餐廳、消防隊、購物中心、銀行。對於想要入駐的公司,更提供「一站式服務」(ONE-STOP SOLUTION),協助廠商辦理營業手續、人才招聘、物流服務、保安及物業管理、工作准證。園區會蓋好工廠,所以廠商可以直接進駐就開始生產。與諸多工業園很大的不同是,他們的場地「只租不賣」。若賣斷廠房給廠商,後續的管理會較困難,因此只能用租的,讓園區內可以維持整體照顧的品質。管理費來講,A型廠房(9,000平方米)的管理費約每月1.2元新幣/平方米、B型廠房(1,800-2,700平方米)的管理費約每月6毛新幣/平方米。另外也不准在園區內示威,廠商有移工問題或稅的問題等等,將可以在「新加坡印尼工作小組」裡提出討論來獲得處理。

投資巴淡島的優勢與劣勢

根據智庫的訪談,若台商產業投資巴淡島有下列的優勢:

1.自由貿易區
a. -進出口所需的原材料與設備免稅。
b. -出口免收消費稅。

2.良好投資環境
a. 在巴淡島的工業園區內的廠商允許100%外商投資。
b. 印尼與59個國家簽屬避免雙重課稅協議,包括新加坡、日本、歐洲與美國。
c. 在普遍優惠制(GSP)下,在巴淡島生產產品擁有印尼產地證明書(COO)的合格產品,享有優先免稅進入成員國;如此可以避免美中貿易展中的關稅衝擊。
d. 巴淡島上的華人多,生活習性與新加坡類似,且通華語,可以減少管理與溝通成本;鄰近新加坡,也可以讓公司的外派主管將家庭安置在新加坡,對於管理幹部的照顧無後顧之憂。

3.政府支持
a. 可享有兩邊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多個獎勵與資助(園區廠商多半先在新加坡註冊,然後再以新加坡商的名義進駐)。
b. 新加坡與印尼之間有雙邊協議,如果在工業園區內設廠可以保護相關的投資。
       投資劣勢上,目前巴淡島最被廠商詬病的地方就是「物流成本」太高,廠商表示:同樣的貨品,從新加坡到巴淡島的物流費用比上海到新加坡還高。目前的解方是目前印尼政府正在規劃在民丹島興建深水碼頭,若能夠完成,讓貨品不用在「借道新加坡」,這會讓廠商的成本更為降低。此外,經由當地訪談,雖然當地華人很多,但是較有能力的華人多半移往雅加達與新加坡就業;對於高端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需要有高薪才能吸引他們到該地就業。

結語
       在過去第一次南向政策中,當時期就已經有台灣廠商投資巴淡島,當也原先也有「台灣工業區」,但由於1998年島金融風暴後廠商撤離,原來的「台灣工業區」也已經移作他圖。

       而在這一波美中貿易戰的環境下,根據媒體報導,台灣的電子大廠和碩近期也進駐於「巴淡Batamindo工業區」,承租A型廠區。報導指出:未來和碩將招募1000名員工,做網通設備的組裝,並出口海外。這一個新聞不僅受到台灣業界的關注,也受到印尼政界的矚目,認為這是印尼產業邁向「高科技」的重要指標個案(印尼媒體報導是「IPhone即將在印尼巴淡島生產」)。不過,當然此舉限於「簡單的組裝」,也被認為是「試水溫」的做法,因為其實對於電子產業的供應鏈而言,巴淡島的產品規模有限,相關的上下游還需要海外支援;巴淡島雖然是經濟特區零關稅,但運輸成本高昂恐侵蝕不少獲利。所以整體而言,若要將中國整個電子產業整個搬移至巴淡島,以目前的發展來說,還有待時日才有可能。

戴萬平

戴萬平 (正修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系 教授)

現任
正修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系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東南亞研究中心 研究員
社團法人台灣泰國文化交流協會 常務理事
社團法人高雄東南亞產學協會 理事
 
重要經歷
台灣東南亞學會秘書長(2015-2017),副秘書長(2011-2012)
曾就讀印尼大學 社會文化學院 接受印尼語言文化訓練
曾任擔任印尼、泰國、菲律賓與越南等大學、智庫訪問學者
曾帶團至菲律賓、泰國、印尼、緬甸等地進行海外實習
近五年擔任泰國正大集團(CP ALL)企業訪問學者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經貿國是會議」代表,教育部南向政策規劃諮詢與審查委員...等不同政府機構與智庫諮詢專家。
「2016僑務委員會亞洲經貿巡迴講座」「2016龍應台基金會思沙龍」「2017大愛人文講堂」...等不同公民營機構講座。

點閱數:161265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