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師專欄

印尼海洋強國發展之路

印尼海洋強國發展之路
 
宋鎮照(國立成大政治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
洪鼎倫(國立成大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一、前言:得天獨厚的海上大國       
        
        印尼在海洋國家當中算是上天眷顧之國,不論是人口紅利、地理環境或是天然資源,都比其他的海洋國家擁有優勢。全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横跨亞洲及大洋洲,又稱「萬島之國」。
        同時,印尼群島分佈於北緯6度、南緯11度之間,東經95度至141度之間,赤道貫穿全境,東西達5,300公里,南北約2,100公里,位居於亞洲與澳洲之間,其擁有的土地與海洋面積幅員之大,幾乎和大陸或美國國土面積相當。
        印尼人口數位居世界第四大,多達2.5億人口,是全球第十五大的經濟體,約達1兆美元規模,也是東南亞區域最大的經濟體,更是東協(ASEAN)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G20的成員國之一。
        印尼的戰略位置特別顯著,與馬來西亞、新加坡掌握麻六甲海峽,扼住印度洋進入南海通道的咽喉,掌握龍目(Lombok)海峽、望加錫(Makassar)海峽和巽他(Sunda)海峽的海上航行。也因為印尼夾存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擁有控制印度洋北部和西太平洋的航道要衝。在全球戰略上居重要地位。
        在天然資源上,印尼擁有豐富的原油、天然氣、煤礦(出口量僅次於澳洲)、各種礦產、天然橡膠、與原木等農工業原料,其中棕櫚油為全球最大生產國,占全球產量之50%。
        儘管印尼看似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及地理險要所帶來的政治與經濟利益,但是在政治上及經濟上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南海問題、經濟海域問題、海盜問題、東西發展不平衡等。因此,在2014年10月,當時新任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在國會發表就職演說時,便要求各界摒棄分歧,把印尼打造成海洋強國,他強調印尼民族的未來在「海洋」,建設海洋強國勢在必行,希望把印尼打造成海上交通樞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重新吸引外國投資者。
        印尼總統佐科維從新提出未來印尼將以「海洋經濟」(藍色經濟)為未來的發展目標,印尼將會恢復以往「海上強國」的榮耀與地位。因此,本文將針對目前印尼推動「海上強國」的發展戰略,可能面臨什麼挑戰,以及擁有那些發展契機,並連結印尼如何落實其「全球海上支點」的發展政策,來恢復以往海上大國的歷史榮耀。


二、印尼發展海洋強國面臨的挑戰       

        印尼海洋資源豐富,且握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及煤等,但是其卻也是世界上擁有島嶼最多的國家,橫跨在印度洋及太平洋上,印尼人口散佈在印尼各個群島中,因為海上交通不便,使得各島嶼間的居民可能老死不相往來,這也使得整個印尼雖然擁有人口紅利,但是卻因為交通聯繫問題,使得整個印尼國家經濟體呈現破碎的現象,一方面不僅無法享有大國規模經濟的好處,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印尼的國家整合與發展。
        觀察印尼目前整個海洋經濟發展落後的原因,可以歸納出四個面向的挑戰:首先,在漁業經濟方面:海洋資源開發嚴重不足、海洋漁業捕撈能力有限、技術水準落後。根據估計,目前印尼的海洋資源開發只占整體的10%而已,因此還有很大的改善與發展空間。
        其次,在離島基礎建設方面:造船業及港口和碼頭的基礎建設不足,各個島嶼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之落後,這使得島嶼間或是出口到國外的貨物之運送成本過高,導致物流成本甚至高於物品的價格水準。如同有一個笑話:雅加達的超商寧可進口中國的橘子,也不會從僅隔海相望的加里曼丹島進貨,因為運輸成本高。
        第三,非法從事海洋經濟方面:在非法捕魚、海盜、開採等問題相當嚴重,再加上印尼的海軍實力薄弱,無法有效嚇阻。根據印尼政府的估計,每年的非法捕魚會使印尼的經濟損失高達200億美元。
        第四,重陸地輕海洋的偏頗發展方面:印尼經濟發展向來側重陸地,以及依賴農業與原材料出口。長期以來,印尼的基礎設施尤其是與海洋相關的離島基礎設施,以及海洋便捷連結的港口建設和海上交通規劃,都處於停滯乃至於倒退的狀態。
        因此,為改善基礎建設、強化島嶼之間的物流網絡、增進海洋資源的開發能力、及建立有實力的海軍,為印尼政府目前必須做的當務之急。


三、印尼海洋大國發展的戰略佈局       

        印尼的經濟建設主要集中在爪哇島及蘇門答臘,其他各島的基礎建設、交通建設等均嚴重不足,因此區域經濟發展不出來,城鄉差距因此不斷的擴大。因此印尼總統佐科維希望透過重新將印尼建立成海洋大國的夢想,提出「全球海洋支點(Global Maritime Fulcrum)」的戰略,來重振印尼海洋大國的雄威。此海洋戰略重要內容包括有「重建海洋文化」、「管理海洋資源」、「構築海上走廊」、「進行海洋外交」,以及「增強海洋防衛」等五項。
        首先,為實施「貫穿印尼東西部的海上超級公路」的建設,發展海上交通網絡,來帶動海、路、空及通訊設施的建設。為此,印尼政府提出九個發展計畫,試圖將印尼東西部的交通連結起來,此計畫包括部分:(1)、到2019年在經濟發達或策略地區建設24個海港,其中優先改建勿拉灣、丹絨普祿、丹絨北臘、錫江和梭隆等五大港口;(2)、在一些已具發展規模的地區建設一批短程運輸碼頭並配置交通船;(3)、在部分商業港建立散裝貨運設施;(4)、建設1481個非商業港;(5)、建設83個中型商業港;(6)、在主要港口之間或沿海地區建設公路和鐵路;(7)、更新現有船塢和造船廠,新建12 個船塢和造船廠;(8)、建購83 艘萬噸貨輪、26 艘中型貨輪和500 艘客輪;(9)、配備若干水警船和巡邏艇。
        另外,根據印尼政府《中期發展規劃(2015~2019年)》基礎設施領域之目標,對於電力普及率要從81.5%提升至96.6%,公路里程要從38,570公里增至45,592 公里,鐵路里程要從5,434公里增至8,692 公里,港口數量要從278 個增加至450個,機場數量要從237個增至252個,而輪渡碼頭要從210個增至275個。
        整體來說,政府將通過建立印尼整體的海陸交通網絡,完善印尼全國的整體物流運輸體系,來降低物流成本,以及提高市場的競爭力,將有助於推動印尼整體的經濟發展。
        其次,高度重視維護和管理印尼海洋資源。印尼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目前開發利用部分不到10%,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是印尼具有比較優勢的一個行業。印尼政府積極推動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注重發展水產加工業,來提高產品附加值,並努力將漁業領域的收入從2014年的3,000萬美元,要增加至2015年的1.5億美元,並希望在2019 年進一步增加至2.5億美元,努力使印尼成為世界最主要的海產品生產大國之一。
        印尼總統佐科維在2014年10 月20 日上台後,立即宣佈打擊在印尼領海非法捕魚的外國漁船。印尼至今已經扣留來自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大陸與臺灣等地的漁船,並擊沉其中8 艘漁船。遭擊沉的漁船有3 艘來自越南、2艘來自泰國、2艘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及1艘來自馬來西亞。另外,2016年3月,2艘台灣琉球籍漁船行經麻六甲海峽印尼經濟水域,遭印尼巡邏船開槍射擊。2017年7月印尼發現有12艘外國漁船在巴布亞島海域非法捕魚,其中包括7艘台灣漁船,印尼海洋暨漁業部長蘇西(Susi Pudjiastuti)揚言,除了致函台灣抗議外,還要告上國際刑警組織。顯見,印尼對於維護本身漁業的經濟權力,是不分國家或有無利害關係的。
        第三,加快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造船等海洋產業發展。佐科維總統強調以海洋為軸心來發展海洋經濟,以及推動造船工業發展。政府將設立專項資金為船舶採購提供融資,修改造船業及相關領域的進口關稅、增值稅和收入稅,並為造船業提供更加靈活的銀行擔保,把新建船舶的本地製造成分提高至40%等。
作為海上交通運輸和互聯互通的重要支撐,「造船業」成為印尼新政府重點發展的領域。特別是為了實現海洋強國構想,印尼政府正在加快造船業發展步伐,計畫在2019年前投資興建100 家新型造船廠。目前印尼共有198家造船廠,其中110家位於巴淡島(Batam)自由貿易區內,其它則分佈在萬丹、楠榜、南蘇拉威西和東爪哇。印尼政府將為造船企業提供包括削減關稅和增加補貼在內的更多激勵措施,大力支持造船業發展。
        印尼工業部編制《2010~2025年印尼造船業發展藍圖》,預計到2020年,印尼國內造船產業能夠生產所有類型的船隻,其中最大載重量可達20萬噸,國內的船隻修理廠的修理能力也可達20萬噸的船隻。在2025年,最大造船能力達30 萬噸級。印尼政府將通過發展全國艦艇設計和工程中心,來提高國內船舶的設計和工程支援能力。
        第四,發展海洋外交,借區域優勢增加話語權,以健全印尼海洋實力。印尼佐科維總統提出的「海洋強國」或「全球海洋支點」戰略,特別優先注意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連結發展,希望在區域政治或經濟議題中增加話語權。為此,印尼將努力加強其在印度洋-太平洋的作為,使印尼在促進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穩定方面可以扮演關鍵角色。在太平洋方面,印尼擔心南海問題之升級,會破壞到地區穩定,將增強東協凝聚力和戰略自主權,作為現階段首要任務,盡力確保爭議各方繼續對話,並促成《南海行為準則》(COC)的簽署。此外,佐科維總統上任後,屢次強調印尼外交「向西看」(Look West),促使印尼成為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洋軸心。
        另外,印尼近期在外交關係上呈現一定程度的彈性。在與中國關係上,雖然印尼很少公開挑戰中國的「九段線」主權聲索,但是印尼為了納土納群島外海經濟海域的石油等問題,在2016年與中國還是有三次小規模的海上衝突。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資料的顯示,目前納土納D -阿爾法區塊(Natuna D- Alpha Block,即東納土納區塊)探勘的天然氣儲量達到46萬億立方英尺,占印尼已探勘天然氣總儲量的44.1%。雖然儲量驚人,但在技術和政治上的原因,讓納土納氣田迄今還無法得以充分開發,但是去維護納土納群島的經濟主權,仍將是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再者,佐科維總統上任以來積極地推動出口經濟,東北亞國家成為目前印尼的重要國際貿易夥伴,日本、韓國甚至中國都是印尼重要的進出口國,甚至印尼與東協之間的運輸,也都必須經由南海,因此印尼必須維持南海運輸路線的自由暢通,因此未來可以想見,印尼對於南海的重視只有更多,不會減少。
        在印尼逐漸強化海洋發展下,對於南海的關注將會逐漸加強,這也從印尼開始玩起大國平衡戰略便可以看出。當初直接將印尼的雅萬(雅加達—萬隆)高鐵給於中國興建之後,第二條雅泗高鐵(雅加達-泗水)將給日本興建,雖然對外是說明為了還給日本一個「人情」,但是實際上卻是考量了大國平衡的灰色戰略而已。
更進一步來說,印尼未來將會利用,本身是東協中最大的國家和經濟體,同時也是非爭端當事國的角色,顯然在調解與解決東協有關國家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中仍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可以發揮作用,來提升本身在東協甚至亞洲海洋國家中的重要性。


四、結語:印尼邁向海洋大國之路釋放出無比商機

     印尼雖然天然資源豐富,印尼政府也力推產業多元化,但還是仍以第一級的農、礦產業為主。再加上經濟發展主要在爪哇島及蘇門答臘,因此造就整個印尼東西經濟貧富的差距過大。為了縮減印尼的城鄉差距問題,佐科維總統提出的「海洋大國」戰略是否可以達到目標,也值得去關注。
        此外,雖然印尼的發展目標格局大,但是仍有一些重要問題必須考量,像是經費問題,如印尼提出的2015~2019年的經濟建設規劃,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約5,500萬億盾(約合4,230億美元),而政府的財政預算僅能滿足大約36%。雖然佐科維總統希望可以透過公私合營的方式來進行,但是印尼的資金短缺問題,一直是在強化基礎建設上面的一大隱憂。
        最後,印尼海軍實力不足,對於非傳統安全的威脅如海盜、盜獵魚等的問題,仍然無法有效的解決,更不論在處理南海問題上面,想要對中國搶回主導權,在其軍隊實力仍輸給中國一大截情況下,還是無法可以大聲地回應中國海洋擴張企圖。一方面可以會更加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另一方面台灣新南向政策推動,勢必也會受到印尼當局的注意與歡迎。
        綜上觀之,印尼雖然在佐科維總統上台後,其政治、經濟、外交上面都有明顯進步,但是在邁向「海洋強國」的道路上,仍有一段很艱辛的路。不過也正因為要發展印尼的海洋大國,亟需投資基礎建設、港口建設、造船產業、捕魚事業、物流運輸、電訊與電力、數位信息、農業產銷、經濟特區、鋼鐵與石化、機械設備等發展,而這些無疑地都是商機所在。因此,台灣前進印尼,正是契機。

​宋鎮照

​宋鎮照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與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特聘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東亞發展暨治理研究中)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 /教授)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社會學博士(1991)。
專長領域 : 為政治經濟學、 東南亞政經研究、 發展與變遷、亞太政經
 
點閱數:155389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