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師專欄

匯聚智慧,化為行動,啟動南部產業創新

台灣南北距離雖然不是很遠,現在高速鐵路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不過南北地理環境與條件還是有著些許的差異,再加上過往南北產業發展投入時序的不同,包括早期工業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差異[1],及後來轉向高科技產業發展時間的先後,讓南部產業的發展特色與北部區域產業產生差異;南北產業分佈的差異,所產生的就業吸引力,研發創新投入動機的差異,也都間接影響到南北區域創新系統的不同。
       在金屬中心及經濟部南部產業推動辦公室的推動下,在2015年形成了南部產業匯智聯盟,透過產業相關實證資料的蒐集,邀集南部產學研專家多次的深度討論與交換意見,並初步形成了一項重要的共識:必須開始行動!
本文的目的,就在於將2015年下半年南部產業匯智聯盟討論的內容與初步所形成的行動方向,進行扼要的說明。
 
匯聚智慧:台灣南部產業創新動能的特色與策略課題
       從單純從產業結構來看,依最新普查資料金屬石化材料、電子零組件與金屬製品等5大行業產值占南部製造業73.6%;依照2014年製造業營業收入,金屬石化材料及金屬製品等都大幅高於北部;再者,進一步從全國百大企業來看,南部僅有16家,同時這些大型業者除鋼鐵石化業者外,則是新進在南科進駐光電與半導體業者。也就是說,南部的產業相對於北部而言,金屬與石化產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不過,如果以產業聚落的聚集情形來看,則可以發現到除了金屬、化學製品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外,飲料、汽車及其零組件等產業聚落相對於其他產業顯著。這些相對具有優勢的產業群聚,如何強化彼此的互動,同時共同朝未來潛力產業發展,將會是個具策略意義的課題。
       在產業創新動能方面,南部電子零組件業的研發投入密集度一樣高於其他產業,不過由於南部電子零組件產業規模與研發投入規模都小於北部,再加上南部比重較高的金屬石化材料及金屬製品等產業領域業者的研發投入密集都相對偏低。所以,相對之下,南部產業投入在研發創新方面,明顯偏弱。也就是說,如何引導這些相對發展成熟的產業領域業者,鑑於市場的發展潛力,而有意願再進一步投入研發創新,將會是另一個具策略意義的課題。
       在研究機構方面,經濟部體系的法人研究機構中,除了金屬中心外,其餘都位於中北部。
       在大學方面,依教育部資料,南部大專院校在50所上下,與其他區域相差不多,不過其中有近34所技職體系學校,南部大專院校明顯以培養技術人才為導向;在特殊經費的爭取方面,確實也呈現類似的現象:在典範科大補助中,全台12所補助標的中,有7所在南部地區,而五年五百億的經費,則僅有成功與中山兩所在南部。
       再者,從歷年大學爭取科技部專題研究經費情形來看,自98年起南部大學與全國各地教授競爭獲得的經費大約在20%上下波動,如果單純以比例來看相對偏低;同時,如果進一步觀察不同領域的比重變化,則發現到與產業基礎技術相關的領域,包括理、工與醫等學術領域所爭取到的比重逐年在下降,其中工科在南部所有專題研究的經費比重從98年的40.38%下降到34%。
       實際上,不論是進行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能夠連結到實務或具有實際應用的議題連結,經常是發掘新興研究主題的重要來源。所以,如果能夠積極將南部這些在大學中既有理工醫領域的研究能耐,積極與南部產業與產業創新能耐積極串接與連結,其實不但將有助於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南部大學教授爭取專題研究補助經費,更重要的是一旦促進大學與產業的合作研發,對於參與其中的學生,將成為產業界重要的人才來源。而這將會是第三個具策略意義的課題。
       從幾次南部產業匯智聯盟所召開的產學專家座談會的討論,在方向上,大致都提出產學合作不易、人才供給不佳等問題,人才供應不及其實也正是產業界缺乏投入創新動機的根本原因。當然,也有許多專家以實際的經驗與案例,說明如何有效進行產學合作、如何激勵年輕學子的投入與參與,同時更提出企業應有一同「打群架」以因應國際市場競爭的想法。這些問題與經驗作法的提出,也都呼應前述南部產業創新動能的三個策略性課題。
       除了以上三個策略課題外,源於南部產業的主力,相對偏重在中上游材料,其發展相對仰賴下游具高附加價值發展潛力的領域。
       對此,南部產業匯智聯盟也透過問卷進行專家調查。在這調查中,調查對象為參與經濟部SBIR計畫中,來自南部的審查委員(有效問卷為20份);調查的潛力產業方向,則是綜合近年各級政府政策的倡議方向,總共有28個選項;所調查的問題涵蓋對創造附加價值的貢獻、對創造就業人口的貢獻及未來發展的風險。調查的結果顯示,智慧自動化設備、精密機械、高值金屬材料;綠色節能車輛;智慧節能家電產品;照護服務、醫療保健服務、國際醫療及高科技紡織、安全食品、
食品生技 (相關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

化為行動:聚集主力業者,啟動密切交流與共同學習
       在區域創新的理論中,不論是哈佛教授Michael Porter產業群聚鑽石理論,或者借鏡近年歐盟在2020願景下為了促進地方發展所建立的「智慧專業平台(smart specialization platform)」的理論基礎,以地區優勢產業的拉動都是最為關鍵的起點,讓地區優勢產業群聚有了持續發展的動能,包括挹注以技術為基礎的研發創新能耐、持續的人才培育供給,進一步連結關聯性產業,相互學習,順勢帶動相關生態系的發展,正是啟動產業聚落或區域創新系統的不二法門。
呼應南部產業匯智聯盟的討論結果及國際間驅動區域創新系統的經驗,以下就簡單摘要出由「匯聚智慧」到「化為行動」的幾個方向與作法:
       首先,應聚集南部主力業者與產業協會,「自主」形成南部業者持續互動的平台。這平台將可以作為南部各種類型業者一同「打群架」的基礎。要「自主」形成的原因,在於一旦由政府介入成立,則將會落入預算支用成效及各種KPI管理的惡性循環中。不過,雖然政府的角色應該到淡化,南部規模與連結度最高的金屬中心仍應在當中扮演積極催化的角色。
       第二,在這平台上,應鼓勵業者之間不斷地分享各種有助企業成長的經驗。例如:由企業進行產學合作的經驗、留用與培養人才的經驗、過往一同與其他企業結盟「打群架」的經驗等,也可邀請長期具產學合作經驗的教授,分享其對企業的觀察;大型企業更可以分享如何建立內部創業的經驗。這些經驗的分享,都將有助於各類業者的持續發展。
       第三,可依業者所屬產業領域,從學校邀請,或者從專利資料庫中尋找南部相關技術領域專家,進行新興技術議題的分享。這樣的分享,除了可以有助於學研機構「行銷」所擁有的科技能耐之外,如果有業者覺得立即有幫助,可能立即產生技術移轉;也有可能既有的技術沒有幫助,但是可以促成業者與學者的互動,讓潛在的產學合作研究成行;如果可能有技轉或產學合作研究,技轉中心或者金屬中心都可以從旁協助處理相關的行政程序,例如協助申請合適的政府研發補助計畫。當然,在這專業互動的過程中,如果學者同時也有優秀的學生團隊,除了可能成為業者的人才來源外,這些有著技術基礎的學生如果有志於創業,經由這樣與產業的實際交流,也將可能成為南部相關產業鏈的生力軍。
       第四,這平台應該投入在孕育有哪些讓南部業者一同「打群架」的議題上。南部產業匯智聯盟所初步篩選出的「潛力產業」,雖然有其合理的研究程序,也可以作為業者們進一步討論的起點,不過畢竟還並不是由業者從市場經驗、商業及專業的判斷所產生出來。要業者有意願一同「打群架」,其主題絕對是相關業者所認同的商機,同時有意願共同努力的主題。
       業者們所討論出來的主題,其實有幾種可能,一種是業者們即時有意願有能力共同處理的議題,這當然就是業者自行處理;接著,則是業者們發掘有共同利益,也有能力處理,可是仍有一定風險,所以相關業者仍有所遲疑,此時則應有團隊協助如何降低當中的風險,讓業者們可以一同「打群架」;第三,則是前兩種類型的長期問題,即業者覺得有共同利益,不過在某些議題上缺乏足夠能力處理,在此種情形下,政府的研發補助與學研單位就可以發揮協助的功能。
       綜合以上的扼要說明,大致可以發現到「起手式」最重要:請南部的主力業者與產業協會佈建一個讓南部業者「共同打群架」的起始平台吧!

註解
[1] 南部的工業化過程中,煉油廠、大煉鋼廠及造船廠等大型基礎建設都在南部,伴隨著煉鋼廠,金屬中心成立在高雄;在朝向資訊電子方向發展時,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置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加上清、交、工研院等形成一個產業創新聚落的原型。

林欣吾

林欣吾 (台經院研三所/所長)

台經院研三所所長,專長領域包含創新政策、競爭政策、產業策略規劃與分析、績效評估、社經未來趨勢分析,擔任台灣產經重要智庫角色,時常對於地區產業發展及產業創新模式提出寶貴分析建議。
點閱數:149908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