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師專欄

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之政經策略與利基

一、前言

      自1986年越南越共六大開始以來,越南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外交思維革新、外交路線逐步調整、以及破除舊有思想藩籬,開始進行「刷新」(Doi Moi)的改革開放政策,而調整國際外交政策成為越南對外交往的首要任務。越南於1995年加入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並與泰國、寮國和柬埔寨等國簽署的《湄公河流域持續發展合作協定》,成立「湄公河委員會」(MC),利用湄公河資源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進行新的經濟交流模式,掌握GMS發展的動脈,無疑是擴大了越南的市場,從國內走向GMS區域的連結,無疑地也為越南經濟起飛提供了發展機會。

二、背景因素

       越南地處湄公河流域最下游地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就積極參與了湄公河流域的經濟合作,但由於歷史原因,越南在1990年代初期一度對次區域的經濟合作持著謹慎的態度。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一直主導次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的泰國因經濟受到重創,而不得不停下腳步專注於國內事務,這給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帶來良好契機。越南政府開始顯示出其積極的姿態,於1998年9月召開的GMS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便提出了「經濟走廊」之概念,獲得亞洲開發銀行(ADB)的強烈支持。GMS經濟走廊是要將區域內之「生產、貿易及基礎建設」連結起來,經由建設及擴充「交通走廊」,來提高經濟效應。
在越南積極推動下,2000年1月召開的GMS第九屆部長級會議決議,決定將開發經濟走廊列為經濟合作重點之首,將走廊地帶建設成產業、貿易和基礎設施「三元一體」的經濟帶,以及加快GMS各國之間的互聯互通建設,希望在次區域經濟合作上發揮其獨特主導作用。

三、發展地緣優勢

       越南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具有特殊的天然區域優勢,是中南半島國家進入中國和中國通向中南半島國家重要的陸路前沿區域,其區域位置優勢有二:第一、越南是東南亞大陸國家進入中國的通道和橋梁,越南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有海陸與中國相連,優於只有陸地邊界與中國相連的寮國和緬甸,越南的陸路通道是中南半島國家通往中國東部發達地區最便捷的陸路通道。
第二、越南是寮國、泰國及緬甸乃至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出海通道,越南擁有約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擁有大小港口40多個,其中鴻基、蓋麟、海防、峴港、胡志明港都是能停泊萬噸級輪船的重要港口,峴港是內陸國寮國和泰國東北部、乃至緬甸南部通往太平洋的出海通道,而海防港還是中國西南貨物的出海口之一。
四、發展成果
       越南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發展中的效益,主要來自於整合該區域既有的基礎設施和區域優勢基礎上,聯合GMS各國各方面的利益,從構建跨國的南北、東西和南部三個交通走廊著手,促進物流走廊的形成,暢通交通運輸與貿易,進而促進經濟合作走廊的發展。
首先,重視交通走廊基礎上的利益博弈。越南積極在公路、鐵路、民航等方面與其他各國家建立互聯互通體系,就交通、航運、信息、電網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十幾年來,GMS經濟走廊的合作不斷深化,其中四縱三橫即有「二縱三橫十據點」都位於越南國內,為越南帶來了經濟合作上重要的發展機遇。
       其次,GMS合作機制打造越南成為新興貿易之星和產業製造之星,因此吸引大量外資投入。隨著二十多年來吸引外資的經驗和《外商在越南投資法》的修訂,越南政府逐步放寬吸引外資的限制,越南豐富的勞動力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資,對越南經濟發展引起一系列的加值效應,如市場競爭效應、資本積累效應、技術競爭效應等。截至2016上半年之外資累計,越南經濟區和工業區累計吸引外資項目7,510個,協議資金1,476億美元,到位資金814億美元。國內投資項目7,163個,協議投資總額為1,173萬億越盾(約550億美元),到位資金約540萬億越盾(約合270億美元),由此可知越南之外來投資金額將近是國內投資的三倍,越南依賴外資發展的程度相對比較高。
       第三,越南將成為亞洲製造業的新引擎,替代中國成為是世界新工廠基地。越南政府於1990年成立越南鋼鐵總公司,鋼鐵產業開始小幅成長,1995年鋼鐵年產量突破10萬噸,1996年後外資開始進入越南鋼鐵市場,在近幾年經濟走廊基礎建設所帶來的交通連結,使得越南鋼鐵市場持續穩定成長。根據已開發國家的發展經驗,人均所得在1,000美元~10,000美元之間,通常是人均鋼鐵消費成長最為快速的階段,而越南鋼鐵業正處於此一快速成長期,越南鋼鐵消費有著龐大的成長空間,而其工業化與城鎮化是最主要的推動力量。越南鋼鐵需求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鋼鐵廠在越南新建鋼鐵產能,以我國台塑集團為例,於2008年6月正式取得越南政府投資許可,確認於越南河靜省永安經濟區設置河靜鋼鐵廠,預計鋼鐵總年產量可達2,250萬噸,屬於台塑集團首次跨足鋼鐵業,也是越南最大的外資投資案,被各國視為對越南投資的重要指標。
       未來發展挑戰首先,落後的中部經濟是越南形成國內生產要素和產品流通統一市場的瓶頸。圍繞河內和胡志明市分別形成南北兩個經濟中心,中部區域對外貿易所佔比重低,經濟也相對落後。基本上,中部重點開發區年人均收入和GDP,分別是北部重點開發區的73%和27%,也只是南部重點開發區的29.5%和13%,且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生產總值上都是三大開發區中最低的。
       其次,GMS成員都屬於發展中國家,在合作基礎較為薄弱的情形下進行合作,GMS經濟合作是很薄弱的南南合作案例,區域內中國和泰國屬於新型工業化國家,但越南目前為一般發展中國家,而緬甸、寮國和柬埔寨屬最不發達的國家之列。因此,GMS各國之間存在著強烈的對外依賴性和對內競爭性,主要利用本國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參與國際分工,實難以在區域內形成有效的分工。
       最後,GMS受到區域外大國經濟介入的政治影響加大,日本、美國、紐澳等國家相繼擴大在GMS的投入,試圖擴張其在區域上的政經利益,甚至展開各種可能對中國的政經博弈。但對越南而言,日本介入GMS的經濟發展與合作,也提升GMS的發展機會。在2015年7月日本與湄公河國家的首腦會議上,宣布對印支半島的GMS五個國家提供7,500億日幣(約202億台幣),不僅促使GMS區域合作更加國際化,而GMS國家亦普遍對日本介入GMS也持普遍歡迎態度。因此,一方面,日本的援助和投資可以直接間接地幫助越南發展經濟;另一方面,日本的介入也可以被越南用來平衡中國在GMS的影響力。

       小結:越南崛起?首先,越南試圖成為GMS地理上的動力火車頭,甚至將GMS成為越南的市場腹地,更是世界的生產基地與工廠。就越南經濟體質來看,越南除人口結構年輕,勞動成本低廉外,經濟增長非常強勁,內需市場也在擴大,中產階層成長速度快,更是目前東南亞中產階級最快成長的國家。在結合GMS產業結構逐漸轉型,以及市場環境開放,將使越南享有更具人口紅利優勢之競爭力。
       此外,當市場環境逐漸開放,越南政府近年亦積極推動科技園區及經濟特區規劃,加速帶動越南的產業及經濟發展。在國內基礎建設逐步完善,良好的基本面再加上地理區域位置優勢,以及政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更與歐盟、美國、TPP與RCEP簽署雙邊或多邊伙伴協議,同時又可以藉由GMS市場擴大,這將給予越南經濟起飛的莫大動力。
       最重要者,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制將打造越南成為新興貿易與製造之星,未來越南亦將成為亞洲製造業的新引擎。同時,越南以良好區域條件配合國家總體規劃,以及經濟走廊的深化連結,並試圖以GMS當作發展腹地。而建設越南成為鋼鐵業發展的重鎮,將成為越南崛起和拓展其在GMS市場上發展的重要產業基礎。
       總之,如世界銀行樂觀預測,越南經濟到2019年至少會維持6%的成長,讓越南成為下一個老虎經濟(tiger economy)。

​宋鎮照

​宋鎮照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與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特聘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東亞發展暨治理研究中)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 /教授)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社會學博士(1991)。
專長領域 : 為政治經濟學、 東南亞政經研究、 發展與變遷、亞太政經
 
點閱數:161230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