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亮點企業

模組製造技術領先 系統電廠安裝超過300座 - ANJI 安集

夏日,7、8月的午後,忽然一陣雷雨打了下來,
天邊黑色雲層夾藏著白色,黑與白的交會處呈現濃淡不一的灰色。
安集科技的副總經理許家榮說,
上午還萬里晴空,下午就變天。

   在太陽能產業鏈,從上游的多晶矽製造廠到下游的系統廠,10年來不斷承受產業價格競爭與形態的劇烈變化,景氣好時,獲利不菲,景氣差時,多年的獲利1年就全部賠光。在太陽能產業界裡打滾多年的許家榮感觸很深,尤其這幾年面對崛起自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巨幅衝擊,誰都不敢保證,明年會不會賺錢。
   這種變化就像太陽能電池與模組的報價,誰都掌握不了市場,當電池報價下跌時,模組廠其實跟著遭受波及。許家榮指出,下單的客戶會因為電池報價下跌而觀望,停止原本要下的模組單,一定要等到報價止跌,客戶才會真正下單,為了就是在競爭激烈的太陽能產業鏈中,隨時掌握低價的時間點下單,提高獲利的機會同時降低虧損的風險,才能讓自己在慘烈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調整策略 主動進擊太陽能電廠經營

   許家榮跟隨安集科技董事長黃國棟24年,一路從安集科技的關係企業欽揚科技任職,再受命轉換公司來到安集主掌生產線管理,他笑說,其實轉換公司,不過就是從隔壁廠房走過來而已。
   說到欽揚科技與安集科技的關係,很像親兄弟那樣分工又合作,之所以會成立安集科技切入太陽能模組是有原因的。許家榮表示,當年中央研究院找到以機械起家的欽揚科技,主動提供輔導,由欽揚負責研發製作模組的關鍵機器-層壓機。

中研院輔導研發 欽揚開發臺灣第一部自製模組層壓機

   沒想到,即使是國家最高研究單位的中研院所輔導研發成功的第一部臺灣自製的層壓機,在當時沒有業者敢嘗試。
許家榮說,當時的主流都是用國外進口的層壓機,臺灣製的層壓機被信任度不高,根本沒有模組廠敢用。欽揚科技董事長黃國棟就心想,既然這麼好的層壓機沒有業者敢採用,乾脆就自己來做太陽能板模組。
   就這樣,黃國棟由欽揚科技內部挑選人才,2007年另外成立安集科技公司,直接切入太陽能模組的生產。沒想到一做下去,時不我予,安集科技成立後不僅沒賺過錢,更連連虧損5、6年。
   許家榮表示,安集科技成立時只趕上前一波全球性太陽能產業熱潮的尾端,當時全球狂吹再生能源熱潮,主要發展方向一是太陽能,二是風能,是乾淨能源也是綠色能源,相反的,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則面臨汙染環境的輿論壓力,頻頻關廠或停止擴建。

一片榮景 泡沫潛藏

   臺灣當時的太陽能電池廠如茂迪、昱晶等電池大廠,獲利可觀,上游的太陽能矽晶圓廠中美晶,同樣大賺,整個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一片榮景,誰真的能夠精準預測,榮景背後即將到來的泡沫。
   許家榮回憶,電池廠報價好時,模組廠成本就偏高,加上當時安集科技剛成立,在業界還沒有知名度,真的沒有人敢下單。尤其每年最後幾個月已經過了太陽能安裝旺季,進入冬季的太陽能產業其實就像大自然的律動那樣,動物進入冬眠,太陽能產業也是進入冬眠期,淡季時有時候一個月連一張單子都接不到,遑論獲利。
   景氣好的時候沒搭上獲利熱潮,2009以後,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直接導致景氣一蹶不振,加上這段期間中國再生能源的新產能陸續開出,太陽能產業鏈產能嚴重過剩,太陽能產業從最上游的矽晶圓材料廠、矽晶圓廠、中下游的電池廠和模組廠,再到最下游的系統廠,幾乎一致性的呈現巨額虧損,越上游的虧損越多,安集科技即使是處在產業鏈的中下游,也難逃虧損命運。

切入系統電廠 獲利穩定成長

   說到公司虧損時的應對策略時,許家榮對於董事長黃國棟的魄力與企業家責任,讚不絕口。他說,那段長達6年左右的虧損期間,無論虧損多少,公司從來沒有放過無薪假,更沒有積欠過員工薪資,2012年開始穩定獲利後,更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每年的秋、冬季節,太陽能產業其實就等於是農作時序的秋收、冬藏,就像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用的比喻―農閒期。這段農閒期,身兼安集科技董事長的黃國棟就交待員工,不必擔心薪水和福利,用心保養機器同時調整體力,「平時做好準備、等待時機,誰準備好了,機會就是屬於他的。」
   安集科技自從成立到現在將近10年時間,中階主管以上的異動率非常低,跟經營高層在適時的機會發揮穩定基層人心的做法有關。許家榮表示,那幾年期間,員工都知道公司虧損,可是沒有人領不到薪水,何況,安集科技廠房製作出來的模組已經和德國、日本的模組品質相當,只要安集科技的知名度一打開,訂單就一定會來。

(續文內容...)
臺灣龍頭企業台積電下單 安集科技知名度暴增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穩定躉購電價 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插旗縣市政府公有廳舍系統電廠 建構太陽能電廠地圖
模組已獲多國認證 研發新一代超薄雙玻模組
超薄雙玻模組 技術 獨 步臺灣

詳文自「打上光的產業  將台灣帶向世界」-下冊
請洽:五南綱絡書店
 國家網路書店

產業掃描 》》》安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成立,資本額約7億元
★專業太陽能模組製造公司,模組產能在2015年達170MW
★專業太陽能系統電廠,全臺灣已設置超過300座電廠以上
★發展自有品牌 Anji 行銷國外,主要海外市場在日本及歐

點閱數:68723
回最上方